建筑施工12项重要工艺的流程及要点:标准化做法图文解析!

   日期:2024-09-11     浏览:76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(一)①构造柱施工②楼板施工洞施工③外墙孔洞修补(二)①同层排水卫生间防水②外墙窗安装(有副框)③砌体斜砖顶砌封山(三)①地下室外墙施工②水平施工缝止水钢板安装③底板后浇带浇筑(四
 (一)

①构造柱施工

②楼板施工洞施工

③外墙孔洞修补

(二)

①同层排水卫生间防水

②外墙窗安装(有副框)

③砌体斜砖顶砌封山

(三)

①地下室外墙施工

②水平施工缝止水钢板安装

③底板后浇带浇筑

(四)

①出屋面风帽防水

②外墙窗安装(无副框)

③拉结筋植筋

施工工艺标准化(一)

一、构造柱施工

工艺流程

工艺要点

A.清理清扫楼地面,找出主体结构施工时所标注的轴线和控制线,弹出墙体边线、辅助控制线和构造柱定位线。

B.根据构造柱定位线调整好立筋位置,如立筋偏移量较大可采取化学植筋,植筋满足有关规范要求。

C.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留设马牙槎和拉结筋,马牙槎应先退后进,出槎60mm,每道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。

D.验收前清理砌筑时散落在柱脚和积灰台的灰浆,在柱与墙交接处粘贴海绵胶条;做好自检后请监理验收,并记录备案。

E.模板至少八成新,无脱皮、散边;支模前清理模板面并涂刷脱模剂;采用对拉螺杆固定,对拉松紧合适,不得在墙上留洞或穿孔。

F.浇筑前需湿润模板和柱边砌体,浇筑时采用人工喂料小型电动振捣器分层(300mm)振捣,不得采用其他简易振捣方式代替。

G.严格控制松模和拆模时间,避免松模、拆模过早损坏构造柱表面,致使柱麻面,宜在浇筑2天后拆模,期间带模养护。

H.以粗骨料不松动(浇筑后3-5天)后凿除浇筑斜口,凿除后用手持磨光机磨平;海绵胶条用灰铲干净清除。

成品效果

  • 构造柱砼密实,表面平整光洁;马牙槎与砌体咬合紧密,无孔洞、无蜂窝,无漏浆、无墙面污染。
  • 构造柱支模用海绵胶条清理干净无残留;浇筑口凿除细致、打磨到位,表面平整无粗骨料凹坑。

二、楼板施工洞施工

工艺流程

工艺要点

A.楼板圆锥形测量孔下直径150mm上直径180mm,圆锥形泵管孔下直径220mm上直径250mm;按主体控制线定位复核无误后固定。

B.因泵管和测量孔洞尺寸较小,此处楼板钢筋不截断,采取弯折绕过孔洞的方法处理;较大孔洞按设计要求处理。

C.孔洞周双层环形加强钢筋采用在钢筋加工区统一加工制作,如预留洞处无双层钢筋时将双层环形加强钢焊成骨架。

D.楼板砼浇筑时,楼层管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看护预埋桶,避免浇捣设备直接接触预埋桶,造成预埋桶偏移或变形。

E.楼板砼浇筑二十四小时后,打开预埋桶盖板,将固定片脱扣提出预埋桶;平板模拆除时及时回收固定片用于周转。

F.待主体砼和测量工作完成后即可将孔壁砂浆、透明胶布等清理干净,用手持设备对洞壁凿毛处理,再采用定型模板固定。

G.待孔壁湿水后用高于原设计标号的微膨细石砼分层捣实;上部螺杆周留V形槽,并在细石砼终凝前抹实压光表面。

H.待定型模板拆除后,及时清理板底塑料垫,并用水泥砂浆修补,再从楼板上部用干硬性微膨砂浆手工分段塞填螺杆孔。

成品效果

  • 泵管和测量孔洞砼强度比原设计高一个等级,砼浇捣密实,楼板面新旧砼面无高差,表面平整,无明显色差。
  • 板底无跑模无漏浆无蜂窝无松散砼等现象,与板底面无高差,支模用海绵胶带等清理干净。

三、外墙孔洞修补

工艺流程

工艺要点

A.外墙砌体、砼墙中外架拉结点、外挑槽钢预留孔洞和螺杆孔灌注安排专人负责,现场指导督促孔洞修补全过程。

B.外架拉结点预埋钢管应使用气割割除,不得采用电焊吹割,并及时灌注砂浆至楼板面,凿除孔洞周预埋盒及松散物。

C.孔洞支模和螺杆孔修补前清理并冲洗孔洞周边,确保孔洞周边干净无灰浆无油污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